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8篇
  免费   1691篇
  国内免费   1975篇
测绘学   457篇
大气科学   1839篇
地球物理   3134篇
地质学   2664篇
海洋学   1440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501篇
自然地理   11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528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太平洋海域海平面变化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太平洋海域48个长期验潮站的月均海平面分别建立了GM(1,1)模型。GM(1,1)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它除了能给出连续的海平面变化速率外,同时能方便地给出海平面变化的加速率。模拟结果表明,在太平洋地壳均衡假设下,太平洋海域的月均海平面以平均速率0.17cm/a上升。在太平洋海域所取的48个长期验潮站中,有40个站在加速上升,全部站的平均加速度为0.00029cm/a2。且加速率逐渐增大。当然这些加速率都很小,但作为一种普遍性的趋势,这已足以说明:太平洋海域的海平面在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52.
中国近海鱼类生活史型与生态学参数地理变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85-1986年东海北部近海调查材料及其它有关文献,对43种鱼计74个种群或群体的生活史选择型及其生态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我国近海的主要鱼类大多偏于r选择型。对r-K选择鱼种的资源特征及其对捕捞的反应作了阐述。各鱼种的种群生态学参数在种间和空间分布均表现出地理变异。  相似文献   
53.
用同工酶谱法发现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四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在所检测的30个基因座位中,多态座位比例只有0—10%,平均杂合度仅为0.2—0.5%,物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33±0.10%。四个群体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虽然其中三个群体拥有特有的等位基因,但其基因频率都未超过5%。四个群体的Nei氏遗传距只有1.68—12.13×10~(-5)。据分析,近交可能是遗传变异水平低和形态特征分化差的主要原因。种苗生产上应注意广泛采集不同地理群体的鱼作亲鱼,以丰富养殖群体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54.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亚新 《海洋预报》2005,22(1):86-91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49-1988年的《台风年鉴》和1989-2000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源地、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的经纬度变化特征、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发生频率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有三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发生地,分别是南海中北部偏东洋面、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的洋面、加罗林群岛一带洋面;热带气旋强度越强,发生位置越偏南、偏东;热带气旋平均发生源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平均发生源地偏南偏东,以后逐渐向北向西偏移,夏季以后又向南向东偏移;各强度等级热带气旋2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小,8月平均发生频率最大,全年TC较集中地发生在7~10月期间。  相似文献   
55.
The dynamics of benthic primary production and community respiration in a shallow oligotrophic, marine lagoon (Fællestrand, Denmark) was followed for 1·5 years. The shape of the annual primary production cycle was explained primarily by seasonal changes in temperature (r2 = 0·67-0·72) and daylength (r2 = 0·63), whereas temperature almost explained all variation in benthic community respiration (r2 = 0·83-0·87). On a daily basis the benthic system was autotrophic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supplied by 'new' and 'regenerated' nitrogen and predominantly heterotrophic during fall and winter caused by light and nutrient limitation. The linear depth-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water alkalinity and ammonium indicated that the C:N ratio of mineralized organic matter is low in spring and summer (3-6) and high in fall and winter (9-16). This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thus the input of labile, nitrogen-rich algal cells. Accordingly,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predominantly in the upper 2-5 cm of the sediment. The pool of reactive material (microalgal cells) was estimated to account for 12%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in the upper 3 cm, and had an average turnover time of less than 1 month in summer. Assimilation of organic carbon by benthic animals was equivalent to about 30% of the annual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razing reduce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in the sediment during summer and spring to values 30-40% lower than in winter, but maintained a 3-4 times higher specific microalgal productivity. The rapid turnover of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important role of benthic microalgae showed that the benthic community in this oligotrophic lagoon is of a very dynamic nature.  相似文献   
56.
南海海面高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比较POM模式模拟与观测(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的南海海面高度(SSH)的季节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POM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南海SSH的季节变化;冬季与夏季,春季与秋季南海海面异常场形式完全相反,冬季Ekman输运造成在西海岸的堆积要比夏季在东海岸堆积更明显,而吕宋冷涡中心附近和吕宋海峡海面季节变化振幅最大;除春季以外,在南海绝大部分海域,海面高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风力的控制,南海海面热量通量对SSH的季节变化贡献约为20%,风应力对SSH的季节变化的贡献约为80%.  相似文献   
57.
Vertical variations of wave-induced radiation stress tenso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rIONThe concept of radiation stress was deve1oPed by tonguet--Higgins and Stewart (1964 ),who intreduced the definition of radiation stress as the excess mornentum due to the presence ofwaves, on the basis of time-averaged laws of Newtonian fluid mechanics and the assmption ofa unifOrm velocity distribution over depth. Subequently, the theory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phenomena such as wave set-up and set--down (Bowen et al.,l968), longshore currents …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用能谱方法分析了黄海的海表面水温(SST)场的准周期变化。由分析结果清楚地看出,SST具有高频准周期变化:黄海北部以2.6—3.2,1.4—1.7,3.6—3.8和6.7个月的准周期为主;3.3—3.6,5,1.3—2.3及6.7个月在黄海南部占优势。同时,两个海域都有6.7和3.3年的明显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60.
腾格里沙漠西北缘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中期气候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腾格里沙漠西北缘青土湖沉积物粒度、有机碳、碳酸盐、碳氮比和有机质稳定同位素等多项沉积学气候代用指标及精确定年的综合分析,建立了该区域全新世中期9.0~3.0 cal.kaBP的古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9~7.8 cal.kaBP期间,区域的水分条件和温度逐渐上升,植被状况好转,此阶段属于全新世早期向全新世暖湿期转变的过程;而在7.8~7.5 cal.kaBP期间出现了显著的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沉积物主要以砂质沉积为主,此时湖泊生产力显著下降;全新世期间最为暖湿的气候适宜期出现在7.5~5.0 cal.kaBP;5.0 cal.kaBP以来,该区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